今天(5月10日)上午,以“智能向善、公益无限”为题的第二届CCF(注:中国计算机学会)公益日主论坛暨技术公益大会在复旦大学举行。会上发布《CCF人工智能素养提升行动倡议》。
根据倡议,CCF将与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行业领军企业、公益组织等开展合作。以企业社会责任项目、与老年人/残障人士/偏远地区教师和学生相关的公益项目、高校大学生社团/CCF现有公益项目等为抓手,通过编写课程、分享学习资源、提供专家支持、举办讲座活动等形式,通俗易懂地将最新和实用的人工智能知识及理念传递给大众,并防止公众对盲目依赖和滥用人工智能。

复旦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金力,副校长周磊出席会议。CCF会士、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孙凝晖担任大会主席。活动由中国计算机学会(China Computer Federation,简称CCF)主办,复旦大学、CCF公益工委、CCF科学普及工委承办。
会上还公布了第二批CCF科普教育基地名单,举行CCF年度公益大使颁奖仪式、2025年CCF技术公益案例集启动仪式。
孙凝晖表示,过去一年,CCF围绕消除信息贫困的目标组织了一系列技术公益活动,激发了CCF会员做好事、行善举的公益意识,提升了CCF的美誉度。AI大模型已经展现强大的知识压缩与信息处理能力,成为赋能各行各业的通用工具,因此,推动AI技术普惠尤为重要。要让AI技术真正下沉,为弱势人群架设智能时代数字桥梁。
金力指出,当前AI的技术鸿沟持续扩大,弱势群体被边缘化的风险在加剧,作为AI研究的国家战略力量,高校有责任回答:如何让技术红利变为“多数人的福祉”?他期待以CCF公益日为契机,充分发挥CCF丰富的学术资源与影响力,汇聚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及公益组织等各方力量,让AI的成果真正“甜”进老百姓的心坎里。
开幕式结束后,CCF公益大讲堂、“AI赋能科普”——《科普法》实施元年特别对话举行。下午举办“信息无障碍分论坛”“公益科学传播分论坛”“公益大使研讨会”“CCF技术公益马拉松决赛路演”。

CCF成立于1962年,是中国计算机领域最权威的学术团体。CCF将每年五月第二个周六确立为“CCF公益日”。本届“CCF公益日”同期在45个城市分部、5个学生分会、5个青年计算机科技论坛(YOCSEF)分论坛、30个科普基地举行分会场活动。
复旦大学计算与智能创新学院的“眸思•听见世界”、“残疾人互助出行群智协同平台”,曾分别入选2024“CCF 十大优秀技术公益案例”、2022年度CCF技术公益年度案例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