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遗嘱效力大改:最后一份合法遗嘱说了算
- 颠覆传统认知:取消“公证遗嘱优先”原则,以最后一份有效遗嘱为准。
案例:北京王大爷先立公证遗嘱给儿子,后立录像遗嘱改给女儿,法院判女儿继承,因后者时间更近且程序合法。
新增遗嘱形式:打印、录像遗嘱合法,但需满足2名无利害关系见证人全程在场、每页签字、注日期,缺一不可。
警示:上海老夫妻打印遗嘱因见证人未全程参与被判无效,女儿仅多分得70%房产。
二、法定继承更讲“人情味”:多劳多得,不孝出局
第一顺位继承原则:配偶、子女、父母平分遗产,但赡养义务与继承份额挂钩。
案例:湖南张敏因未照顾病重父亲且缺席葬礼,被法院剥夺继承权;长期赡养者可多分至70%以上。
-继承范围扩大:无第一顺位继承人时,侄子侄女可代位继承(父母及兄弟姐妹均去世)。
三、农村房产继承:地随房走,但需“保住房子”
城镇子女可继承农房,但宅基地使用权随房存在:房屋完好则可使用宅基地,倒塌或闲置超2年,村集体收回。
实例:北京王某继承农房后未维护致坍塌,因户口迁出被拒绝重建,宅基地被收回。
关键动作:定期修缮房屋,避免长期空置。
四、居住权护航:过户后仍能住到老
老人可设定居住权:即便房产过户给子女,登记居住权后可终身居住,且居住权优先于房产买卖。
案例:北京大爷过户房产给儿子后被赶离,凭居住权登记胜诉,即便房子转卖仍可居住。
操作要点:过户时同步登记居住权,避免事后纠纷。
五、严打违规操作:造假、不孝代价惨重
无效行为清单:
阴阳合同买卖宅基地;
伪造遗嘱或程序瑕疵;
未尽赡养义务(2024年2360起案件因不孝被判失权)。
遗产管理人介入:专业机构清算遗产,杜绝藏房、少报资产等行为。
新规背后的逻辑:法律倒逼“以孝传承”
数据支撑:近五年继承纠纷案件激增75%,60%立遗嘱人选择将财产留给非法定继承人(如保姆、邻居)。
律师提醒:打继承官司,法官先查转账记录、通话记录等赡养证据,再看血缘关系。
给普通人的建议:
1. 督促父母提前订立合规遗嘱,优先选择律师见证或公证;
2. 保留赡养证据(转账、照顾记录、聊天记录等);
3. 农村房产定期维护,城镇子女尤其注意宅基地“保房”规则;
4. 涉及房产过户,务必同步约定或登记居住权。
“房子是冰冷的,但亲情是温暖的。”新规不是限制继承,而是引导人回归“谁付出、谁得到”的朴素道理。与其在法庭上争得头破血流,不如在父母生前多尽孝道——这才是最好的“继承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