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技巧 > 干货教程 > 人工智能迅猛发展,科学的未来在哪里?

人工智能迅猛发展,科学的未来在哪里?

发布时间:2024-05-22 17:04:14来源: 15210273549

人工智能迅猛发展,科学和科技的创新发展再次受到大众关注和讨论,科学究竟是什么,科学可以怎么应用与创新,科学的未来在哪里?

正值《科学的起源》新书出版之际,本书作者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教授博士生导师成生辉和西湖大学的教授崔维成,与嘉宾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的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王元卓一起,进行了一场精彩的“创新何以诞生——科学起源与科学精神”的线上直播讨论。

科学边界与本质探讨

崔维成:

科学是什么?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

我曾经读过一篇文章,指责我们伟大的科学家钱学森先生在晚年开始搞伪科学。这让我觉得很奇怪,为什么像钱学森这样受过严格科学训练的科学家还搞不清楚什么是科学,什么是伪科学呢?指责钱学森的人又是以什么标准来判断他研究的科学真伪呢?从此我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了一些研究,发现这个问题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

实际上,到现在为止,我们大家公认的科学的定义、科学、伪科学的标准都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我也曾经在研究生面试或给研究生上课的时候和学生探讨过这个问题,发现能够回答这个问题的人非常少。我发现现在似乎有一种趋势,是人们开始逐渐模糊科学和科幻的界限。想要划分这两者的界限,我们要区分宇宙跟世界这两个概念,但是目前有关科学的定义中都没有意识到这样的问题。因此,在我们这本《科学的起源》中,我们除了介绍当前的现状,也提出了自己对科学的定义:科学是一套在我们所生活的世界中可以观察到的关于自然和社会系统的结构和行为的定义明确且逻辑自洽的知识。这些知识是通过观察、测量和实验得到的,以可检验的解释或者预测来表达。我认为科学很重要的本质之一:必须是其他人可以检验的,和不可以检验的猜想的知识是完全不同的。

既然我们坚持强调可检验,那我们必须要把研究的对象限定在人类能够用望远镜跟显微就可以观测的范围之内。我们人类对观测范围之外的东西所作出的预测都是猜测性的,目前应该不可检验,不是科学的知识。根据这个定义,我们可以很容易地辨别一个理论是否科学。其次,科学需要满足至少三条标准。第一,概念要清晰;第二,逻辑要自洽;第三,基本假设还没有被证伪。

我还想要补充一点,现在我们在介绍科学概念的时候,往往认为科学跟哲学是没有关系的,是两个独立的东西。比如著名的科学家霍金,他就喊出了“哲学已死”的口号。但当我们进行梳理时发现,任何一个科学理论,它必须要包括四个部分,第一个是基本假设,或者叫公理;第二个是通过逻辑推理的方法导出来的定理;第三个是观察到的现象,最后是所采用的逻辑推理的方法。实际上,基本假设的提出就反映了科学背后的哲学信仰。也就是说,任何一个科学理论都是建立在哲学基础之上的。

王元卓:

我倒是觉得,其实今天我们聊这个话题可以不用那么沉重,或者说那么严谨。因为科学的本身并没有和我们拉开距离。从科学史观来看,科学跟我们的时代是有关的。今天看的科学跟我们两千年前的科学、两千年后的科学一定是不一样的。总体来讲,我认为科学其实就是人类对自然界的探索和对规律的总结,当然这个规律的总结会随着时间发生变化。屏幕前的很多观众应该都了解过刘慈欣老师的《三体》。《三体》当中无论是射手理论还是农场主理论,都是在讲观测。我们在有限的空间条件下所观测到的规律,就是我们这个群体受历史时空所限制下总结出来的科学。如果从另一个维度观测,或许这个规律就会成为不科学或者伪科学。我认为科学其实是一个有限度的、在我们认知范围内的事物。

我还想强调一个观点,我认为科学和技术需要重点区分。我们目前很多科研成果在我们有生之年都不一定能看到所产生的效益,但这并不意味着科学没有意义。科学和技术是不一样的。技术可以直接转化为生产利益,甚至改变我们的衣食住行;而科学真正为人所知可能是在被发现后50年甚至100年之后的事情。这就是技术与科学的区别。

比科学本身更重要的是:知识、素养与科学精神

成生辉:

今天我们认为的科学,多年之后可能也不一定还是科学,这是很有道理的。那么我们为什么需要科学?大到对于国家文明,小到对于个人,尤其是青少年,科学的重要性在哪里?

王元卓:

我们前面讲了,科学是推动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基础,我们现代人对此应该感受尤深。我们回想一下,每五年甚至每两年,都会有一些重要的科技概念和科研成果出现。因此,我认为发展科学、研究科学,是推动人类发展文明进步,提高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

我们现在常提的一个概念叫科学素养,也就是我们全民对科学的认知。中国的科学素养在2021年达到了10%,也就意味着每一百个中国人里有十个都是拥有一定科学知识的。希望这个数字在未来五年到十年的时间里,可以进一步上涨。这就要求我们更多人拥有科学的认知。当遇到一个问题或一种现象时,我们能够有一定的判断和甄别能力。在之前做科学传播时,我经常会讲一句话,我普及科学知识,并不是希望在座的青少年真的去研究人工智能,也不是希望这些孩子长大都能做计算机从业者,甚至是科学家。我是希望大家能够对科学有一个基本的认知。在未来某一时刻,或许会有需要你运用科学知识或科学思维的能力。

在科幻电影《火星救援》中,主角由于各种原因被遗留在了火星上。但他凭借自己的科学知识帮助自己生存下来,并和地球进行了通信。在电影中,拯救他的就是科学积累。

如果你有一些科学知识的积累,那么一旦遇到困境,不一定在火星上,也许是在一个海岛上,也许在遇险时候,你都可以自我拯救,甚至拯救身边的人。因此我觉得科学素养的提升对每一个人来说都至关重要。

崔维成:

我认为科学实际上是人类迄今为止掌握的一种被很多人所公认的、最可靠的认识世界的方法。如果对科学一窍不通的话,是很难在社会中参与到竞争中的。宏观来讲,国家之间的竞争中科技实力也是关键的因素之一。一个国家落后,就会被侵略。从个人或国家这种深层角度来说,科学也是非常重要的。

成生辉:

崔老师从个人和国家角度为我们讲解了科学在民族文明延续中的重要性。第三个问题就是我们应该如何来培养科学的精神?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AI是否能成为获得科学的捷径呢?

王元卓:

我还是认为科学是不能用一个名词来概括的。科学不仅仅是知识,否则我们就不需要科学两个字了,直接用知识就好了。科学包括知识本身,也包括知识的获取和加工能力,以及过程中遇到问题后的解决精神。所以说,科学知识只是一个基础,我们还需要能力去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还有我们在很多时候都会讲到那些老科学家的精神,锲而不舍地追求真理。

回过头来说,人工智能现在可以做很多事情,它可以帮我们收集知识,它可以帮我们处理知识,还可以给我们提供建议。但是使用人工智能会不可避免地减弱我们的科学素养。这个工具非常全能,但是人类使用时本身的某些技能会逐渐衰退或者丧失。这对于青少年来说是尤为严重的,甚至会影响他们技能的培养。比如现在很多人开车都不记路,拿导航就可以走,但是一些老司机是坚决反对用导航的。被AI武装的人可能会有更好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他不见得本身会有更好的科学素养。

因此,我认为我们对科学的认识应该回到它的本源,就是我们的大脑当中要积累更多的知识,我们要有更多的处理问题的能力,我们遇到的事情要有思维方法,我们遇到困难了要有坚持不懈的精神,这个才是文明发展的基础。

成生辉:

对,现在很多人都过于依赖AI。这是不是有点像当年计算机出现,大家都不学算盘了。现在又到了AI要取代其他工具的时候了。科技发展越来越快,其实会丧失我们学习传统东西的能力,但是我们的科学素养不会提升。

王元卓:

其实这是两个观点。算盘是一种工具,我们用不用算盘我们其实都会算,但是如果有了AI可能你连算都不需要,你只需要告诉他我买这样一个东西,我就有这么多钱,你告诉我找多少钱就好了。所以说我们要驾驭好人工智能,但同时也需要未来培养出来的人具备这个发展能力。

干货教程更多>>

定损14.7万,保司只愿赔付6.2万,4S高返点抢来的事故车砸手里了? 智能纯电性价比之王 试驾广汽丰田铂智3X 阿维塔11增配上市28.99万起,新增暗夜骑士版 仰望新车U8L亮相上海车展,全尺寸行政豪华SUV又大又豪 一汽丰田bZ5价格13-16万元 发布安全智能驾驶辅助新方案 2025年黄浦区穗东街道庙头社区合同制工作人员招聘公告(5人) 2025年广州市黄埔区大沙街横沙股份经济联合社第一次招聘公告(10人) 2025年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招聘辅导员公告(40人) 2025年天河区卫生健康系统事业单位招聘专业技术人员公告(第一批)(105人) 2025年河北地质大学选聘工作人员公告 长安汽车:掌握新风向 Q版“保时捷”上市 2025款缤果它想重新定义代步车? 地平线的野心,落在了“HSD”上? 3月份竟然有合资车销量逆市疯涨,国人消费回归理性出“孤证”! 16.49万元起售,捷途全新山海L9上市 从稳定过万到月销不足三千,极氪王牌因何沉沦? 小米SU7宿命之敌,全新智己L6只缺一个爆点 韩系车领衔缺席2025上海车展,是掉队还是藏招 【何小鹏:小鹏X键支持自定义“Say Hi”功能下季度回归】 三星Galaxy A26 5G手机曝光:25W有线充电、支持双卡双待 广汽将成立子公司与华为合作,首款车型将颠覆市场,售价30万以上 埃安UT 480亿公里零自燃验证证的弹匣电池,全能安全更抗打 直播间搬进田间地头 00后网购年货热衷“混搭” 三款纯电小车近期上市,海豚、萤火虫领衔,都是代步好选择 仰望U8重磅OTA:城市领航开全国 新增暴力模式 丰田这次要掀桌子,15万级纯电SUV,带激光雷达+大模型智驾 累计销量55万辆,红旗H5缘何成为国产B级车标杆? 2025年1月,这20款新车已经开始降价 2024车市盘点:沃尔沃全年下滑8%,新能源车型遭冷落,危机重重 寒假带娃不再慌!大空间、强动力、高安全,瑞虎8L助你安心出行